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建议 购车建议

小米汽车注定失败怎么办-小米汽车注册地址在哪里

tamoadmin 2024-08-18 人已围观

简介1.“老汽车人”的挽歌2.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3.小米确认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小米造车会面临怎样的压力?4.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老汽车人”的挽歌员工已被欠薪2个月,一些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停止供货。甚至仅有的一些提供广告和公关服务的乙方,也开始对新的合作项目持审慎态度。与所有在去岁冬季以及这个春天里面临困境的“新势力”一样,天际汽车今春故事的开场,并没有什么新的花

1.“老汽车人”的挽歌

2.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3.小米确认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小米造车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4.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老汽车人”的挽歌

小米汽车注定失败怎么办-小米汽车注册地址在哪里

员工已被欠薪2个月,一些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停止供货。甚至仅有的一些提供广告和公关服务的乙方,也开始对新的合作项目持审慎态度。

与所有在去岁冬季以及这个春天里面临困境的“新势力”一样,天际汽车今春故事的开场,并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因为来自内部多个渠道的爆料显示,这家企业已经深陷困境,未来的结局几乎可以注定。

如同所有的前例那样,一切问题的表现形式,最初都是从“缺钱”开始的。

老汽车人的执念

其实,这并不是天际汽车首次因为资金问题传出警讯。早在两年前的2020年5月中旬,就曾有媒体爆料:获悉天际汽车“资金链紧绷”。

彼时,爆料人士宣称,自2019年中开始,天际汽车方面就开始拖欠多家广告、公关公司方各种费用逾3000万元,而其中不乏国内相关领域头部乙方公司。

天际汽车在供应商那边的名声“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是回款慢。为此,早在2019年初,便有就有一部分服务提供商,陆续选择终止合同。该问题后来的发酵,甚至影响到了天际汽车参加当年的北京车展。

2019亚洲CES上,天际汽车发布的“智云”车联生态

不过在2020年10月,新的融资陆续到位。在“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和大型银行”的支持下,天际宣布其实现了50亿的融资目标。

“裁员后,一个人顶着3个人的活干,累得很。(所以)最近每天下班回来洗漱完就只想着睡觉。”

彼时,有天际汽车内部员工,对访的媒体说。然而累归累,暂时的危机算是就这么度过了。

当然钱的问题,依旧是存在。因为很快就有人发现,天际汽车和供应商照样还在打着催讨欠款的官司。这不是才融到资么?钱又去了哪?

盖厂……

截至2022年中,天际汽车在国内总计规划了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泉州、浙江绍兴,以及湖南的长沙。

其中绍兴基地于2019年投入使用,最初被用于生产天际ME7纯电中型SUV。

根据天际的官方描述,这座工厂严格按照“德系豪华品牌”的工艺水准制造。同时对标工业4.0标准,引进了无滑撬智能涂装车间等国内顶尖的生产设备。一期规划年产能为6万辆。

2019年12月末,首台天际ME7正是在绍兴基地下线的。

而天际最新的工厂,位于湖南长沙。该工厂建设工作启动于2019年下半年,因为2020年4月14日湘江早报记者的疫情相关报道,较为人所熟知。

国内首波疫情期间,长沙记者访时用无人机拍摄的厂区工地俯瞰照片

长沙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总投资51亿元,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厂区内包括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堪称设施完备。

造车,真圈钱/骗补,是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耳熟能详的话题,但任何人稍微了解天际汽车就会发现,这家企业尽管问题多多,但却和那些“PPT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不但在造车,而且还打一开始就自建生产基地,全然未考虑过代工生产的捷径。即便是蔚小理等最初的发展,已经证明其可靠而且能显著降低风险。

在产品尚未得到市场认可之时,就全资押上先确保产能,这是上一个时代思维的产物。

曾经在上汽供职超过20年,历任上海大众董事、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的张海亮,可谓最标准,专业学历最过硬的车企掌门人。其不但是汽车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博士学位,并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在离开上汽以后,他曾加盟乐视超级汽车,出任全球CEO职务。于2017年10月起,担任天际汽车董事长一职。无论学历还是履历,这位堪称最典型的“老汽车人”。

技术和产品相当的执着,并且车企一定要夯实生产和制造的基础这一点,怀有异常强大的执念。而在天际汽车董事长以后,其反映出的便是,在初步完成产品开发以后,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推进生产基地的建设。

而除去董事长张海亮外,天际汽车的CTO牛胜福同样也是一名为上海大众效力超过20载的“老汽车人”。其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方面堪称呕心沥血,且对供应商筛选把关严格。

正是由于企业掌舵者的上述特性,天际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多来自大众、通用、德尔福、博世、大陆等传统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几乎就是一个燃油团队造新能源车的故事。

而这也是为什么这家企业,会一再于钱这个问题上碰壁的原因。雷军要搞小米汽车,而且打一开始就要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为此账面上准备了不下百亿资金。但是天际汽车呢?区区融来的50亿,还把摊子铺那么大。

旧时代的悲歌

一直到目前,天际实际量产的,仅有ME5和ME7两款新能源SUV产品。

ME7是中型纯电SUV,整体特性较为中庸,续航等性能不突出,也没有那些非常吸引人的特点或者功能。但其售价却达到了23.88~26.98万元,着实不算低。

天际ME7

这款车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底的广州车展,2019年4月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并于2020年9月正式上市。截至2020年底,该车型累计销量甚至不足百台。

“天际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力。”2021年中,有重庆媒体前往位于南岸区区江南大道28号的天际汽车协信星光时代广场店访时,压抑已久的销售顾问忍不住坦言道。

“产品力”一直是天际汽车最大的硬伤。甚至,多数时候这甚至够不上谈产品力的层次——因为跑到汽车行业以外,知道天际汽车者几乎凤毛菱角。许多人初次知晓这个名字,甚至都是因为逛街时偶然发现了其门店,然后进去逛了一圈。

然后呢?当然是没有“然后”了。

彼时,店里仅有ME7一款车,补贴后售价在23.88~26.98万元之间。无论两年前还是现在,这个价格都不算便宜,其高配车型售价仅比当时已经上市的国产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格低上1.09万元。

而如果用户不执着于SUV车型,那么无论特斯拉的Model 3还是小鹏的P7,有的是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且知名度更高的产品可以选择。

当今车企老大讲故事能力排名第一者

从“讲故事”开始,持续PUSH品牌和产品热度,帮助企业度过从官宣造车-产品公布-新车上市的漫长周期,是几乎所有目前尚算成功的新势力们,共同的选择。

而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PUSH,一次又一次地营销,吸纳并转化一批铁粉,并在这些自发传播者的推动下,实现品牌力的不断提升。而在实车交付以后,只要这个产品基本能兑现一开始的承诺,质量也还算过得去,那么这家新势力自然能完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特斯拉自不待言,纵观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目前为止都称得上成功的新势力,无一不是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的立足。然而我们在复盘天际汽车上市的整个过程,却难以从其宣发中找到丝毫亮点。

一切犹如十几年前那种国企式的广告,几乎都无法让C端客户正眼瞅你一下……

论造热点的嘴上功夫和说故事能力,这位的咖位其实挤得进“车企”前三

老汽车人中有许多,对产品宣传和推广,是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少人至今坚信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认为只要认真做好产品就一定能打开市场。然而这种认识,只有在当年那种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才有其合理性。

那一代的老汽车人固然有其擅长的领域,强势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市场营销这一块。不懂得如何2C甚至2B,不理解在这个时代,新势力从零开始起步必不可少的“讲故事”,更不懂得如何乘着网络热度的浪头,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植到每一个被传播对象的心里。

相反,常年和外资合作方以及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和习惯,使其养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一些人甚至分不清GR和PR的根本性差异。

实际上,意识到问题以后,天际汽车并非没有考虑进行改变。用增程模式的ME5,以及请来保时捷918 Spyder设计师把关的B级纯电轿跑概念车ME-S,多少可以从产品层面看出其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虽然感到遗憾,但注定不会量产的ME-S

但在品牌形象的营造方面,天际汽车却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整个2021年,天际的总销量仅1778辆。2022年的表现虽有提升,但5321台的总销量,却无法使任何投资人对该品牌的未来抱有希望。

两年前,公社访过张海亮。在问及天际品牌的标签是什么的问题时,他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做20多万元电动SUV的普及者。

可能一直到那时候,他都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做吧……那么现在呢?

然而不管现在,这位掌门人是否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产品定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性,就时间来说都已经晚了。

这一跃,有多少人能跨越生死?

2023年,“国补”已经注定退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于产业内外所有的相关企业,必须从此彻底甩开名为“补贴”的这根拐棍,立即学会依靠着自己的双腿,迈步向前。

一场淘汰和兼并的浩荡之战,即将拉开帷幕。我只是很遗憾,天际汽车也许已经注定,没法走的更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单平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小米确认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小米造车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贸易世界从来不缺赌注戏码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向美团创始人王兴(幻想汽车投资人)提议了赌约。赌的是威马汽车销量可否进入造车新势力TOP 3,若能完成,王兴要送沈晖一份美团外卖;反之,则是沈晖送王兴一辆车。

外观看,这场赌局似乎是幻想与威马的角力,事实上,在日益严重的车市情况中,只有头部企业才能?活下来?。他们赌的是:或者生存的新势力车企。

彼时,两小我都决心十足,谁都不认为本身会被镌汰。殊不知数天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造车新势力集体跌入穷冬,裁员潮、倒闭潮澎湃而至,不少?弄潮儿?一夜之间掉进八面受敌的逆境。

市场的残暴,在施展得分外显着。

国内涌现出百余家新势力车企,互联网、地产巨头纷纷进军汽车行业,但短暂的喧嚣事后,大多新势力企业又敏捷归于寂静,以至于到今天,真正实现量产交付的新势力车企仅有寥寥13家。?

是主流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大年,个中存眷度对照高的蔚来、威马、幻想、小鹏等,均在客岁开启了交付。受疫情突袭、宏观经济下行、外资车企入局等多重冲击,本土造车新势力正履历加快洗牌的阶段。

最新数据显露,国内上险量排名前10的新势力车型中,本土车企入围8席,特斯拉占有2席。尽管如斯,特斯拉单一车型销量示意仍一骑绝尘,8家本土新势力车型的上险量总和,都没赢过特斯拉一家,不难发现,我国新创车企在打造爆款车型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土造车新势力上险量TOP 4根基站在了头部阵营里,离别是蔚来、幻想、小鹏和威马,上险量皆跨越3千台。排在尾部的零跑、爱驰、云度等,累计上牌量只有一两百台或数十台,可见差距之大,新势力车企间的强弱分化已相当显着。?

关乎生死生死,从产物进度来看,各大新势力车企都选择在本年亮出?底牌没有交付产物的赶紧量产交付,有量产车的再度加码。

今朝造车新势力产物进度大略可分为三种:一是实现交付、市场热度领先的企业,如蔚来、幻想、小鹏、威马等,它们将持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巩固自身地位;

不管哪一梯队,能够一定的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与时间竞走,每一个身处个中的人都知道,产物造血和规模交付才是生存下去的要害,留给他们的窗口期不多了。

当然,交付规划一旦提上日程,造车新势力们的压力也会随之倍增。交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远不代表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大规模量产、产物品质考验、用户售后体验等一系列衍生问题,都是一道道无形的难关。

最主要的是,激烈斗争背后,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而在稀奇需要钱的年,注定会是比更严重的穷冬。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2021年3月30日晚上,雷军出席小米春季发布会,大胆宣布一个决策:“小米要造车了!”

不过在会上,雷军并未透露造车的细节,比如小米为什么要造车?造怎样的车?是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这些细节雷军尚未透露。只是表态说小米不缺钱,亏得起,账上还有1080亿现金,造车首期投入100亿资金。

那么你知道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吗?蒋老师对于小米造车,有3点看法:

世界上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之所以成功,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风口,十年前,也就是在2011年,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用了3年时间,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前三,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把小米手机的成功,总结为七个字:“ 专注、极致、口碑、快!

而雷军则更简单,浓缩成了四个字:“ 顺势而为!

那么造电动车,真的是 趋势 吗?

毋庸置疑,这就好比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苹果取代了诺基亚是一个道理。主要是因为 科技 的进步,会推动效率的革命,内燃机的效率是蒸汽机的一倍,且蒸汽机噪音大,所以内燃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同样的,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其实也是因为效率,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3G到4G再到5G的发展,人们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看电视、上网为主,现在变成了用手机接受资讯,从图文时代再到短时代,显然传统手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传统手机注定走向衰落。

那么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效率优势在哪?

首先是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从300公里的续航,再到600公里、900公里,甚至突破1000公里,未来五年,有望突破2000公里,如果达到了2000公里,再加上充电时间的压缩,那么电动车的优势就更全面了,你想一下,一天24小时,16小时驾驶时间,每小时时速120公里计算,那么一天里程就是1920公里,一旦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那么到那时,电动车的效率就全面领先燃油车了。

其次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通过在雷达技术、视觉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突破,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优势是在于,规避了人类驾驶过程中的失误,所造成的的交通意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驾驶疲劳。

最后是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所以,足以看出,电动车是一个长期趋势,但造车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大数据作为基础,而这些,小米恰恰都具备了。

效率优势 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米的效率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1,管理效率

作为一家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小米的管理效率主要凸显在个人效率和系统效率上面,把员工的所有行为数字化,这是小米管理效率的核心,每个人的工作进度,效果都可以用数字来评估,这样员工的内驱动力就更强劲了。数字会驱使员工努力,用户的反馈直接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结果,让员工直接对接用户,这是小米效率革命的核心。

2,产品效率

小米之所以能在智能手机这片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路来,主要是因为专注的效率,其他品牌都是花10亿研发费用,投入到100款手机上面来做研发,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了市场风险,而小米成立之初,是将1亿研发费用投入到一款产品里面来,从而做到极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

3,渠道效率

小米手机在2016年进入低谷期,竞争对手OPPO和VIVO,在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优势,门店迅速占领了中国四五六线城市,而小米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非常高效率地建立了自己的两大渠道矩阵:小米之家和小米小店。

小米之家主要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小米小店则是以个体经营为主,覆盖四五六线城市,小米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了60万家小米小店,以此来对抗OV的10万家线下门店。

同时,小米的渠道构建成了一张网,从线上到线下,渠道效率的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2017年小米开始从低谷逆袭,销量很快就提升起来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手机品牌能够从低谷走出来,而小米做到了。

4,流量效率

互联网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流量的竞争,从社群流量红利再到短、网红直播流量红利,小米都抓住了,雷军强大的个人品牌背书,再加上小米自建MCN,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小米的流量形成了闭环。这是其他品牌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的地方。

如今,小米的生态链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要突破,始终缺少一个应用场景,在电动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影响下, 汽车 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互联网发展的新场景,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通过造车,可以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成果植入进去,目前已经有很多巨头玩家已经进入,包括以芯片和5G优势为代表的华为,还有以自动驾驶技术和AI技术领先的百度,可以说, 汽车 +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生态化反,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期待的成果。而这些才是小米最看重的地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开始见顶,小米的本质是经营用户,而非经营产品,产品可以不赚钱,但是使用产品背后的用户,可以为小米带来其他的丰厚收入,而电动车的用户群,无疑是一群有着 科技 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新思潮,新的消费观,能够聚集这样一批新用户,才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

小米生态有了 汽车 这一环,便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这也是雷军的最后一战,为梦而战,为 科技 报国之战,正如雷军所说:“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了,截止2020年底,小米账上拥有1080亿现金,我们亏得起!”

造车这条路是艰辛的,我们用过去40年时间,走了西方国家200年的路,而未来4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动车领域,乃至整个 科技 创新领域,我们一定会走在世界之巅,这一次,我们只许胜不许败!

文章标签: # 小米 # 汽车 # 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