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市场 汽车市场

汽车行业竞争战略分析_汽车厂商的竞争战略分析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基本格局汽车市场营销战略是指汽车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那么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有哪些步骤呢? 1、 发现、分析及评价市场机会。所谓市场机会,就是市场上存在的尚未满足的需求,或未能很好地满足的需求。寻求市场机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市场细分寻求市场机会。(2)通过产品/市场发展矩阵图来寻找市场

1.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基本格局

汽车行业竞争战略分析_汽车厂商的竞争战略分析

汽车市场营销战略是指汽车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那么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有哪些步骤呢?

1、 发现、分析及评价市场机会。所谓市场机会,就是市场上存在的尚未满足的需求,或未能很好地满足的需求。寻求市场机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市场细分寻求市场机会。(2)通过产品/市场发展矩阵图来寻找市场机会。(3)通过大范围搜集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寻求市场机会。对市场机会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工作:(1)评审市场机会能否成为一个拥有足够顾客的市场。(2)当一个市场机会能够成为一个拥有足够顾客的现实市场时,要评审企业是否拥有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

2、 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所谓细分市场,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因此,分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和欲望极为相似;分属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和欲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细分市场不仅是一个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聚集的过程。所谓聚集的过程,就是把对某种产品特点最易作出反应的消费者集合成群。这种聚集过程可以依据多种标准连续进行,直到识别出其规模足以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某一个消费者群。矩阵图是企业细分市场的有效方法。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从中选定目标市场,同时制定相应的目标市场范围战略。由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在顾客偏好、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反应、盈利能力及企业能够或愿意满足需求的程度等方面各有特点,营销管理部门要在精心选择的目标市场上慎重分配力量,以确定企业及其产品准备投入哪些市场部分,如何投入这些市场部分。

3、 市场定位。目标市场范围确定后,企业就要在目标市场上进行定位了。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全面地了解、分析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后,确定自己的产品如何接近顾客的营销活动。市场定位离不开产品和竞争,所以市场定位常与产品定位和竞争性定位的概念交替使用。市场定位强调的是企业在满足市场需要方面,与竞争者相比,应处于什么位置;产品定位是指就产品属性而言,企业与竞争者的现有产品,应在目标市场上各处于什么位置;竞争性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上,和竞争者的产品相比,企业应提供什么样有特色的产品。可以看出,三个概念形异实同。

4、 市场营销组合。所谓市场营销组合,就是企业根据可能的机会,选择一个目标市场,并试图为目标市场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组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尤其是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它是制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它能保证企业从整体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对付竞争者的强有力的武器。

5、 市场营销预算。一定的市场营销组合决策需要一定的营销费用开支,而且总的营销费用支出还要合理地在市场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间进行预算分配。企业总的营销费用预算一般是基于销售额的传统比率确定的。最后,公司要分析为达到一定的销售额或市场份额所必须要做的事以及计算出做这些事的费用,以便确定营销费用总开支,并将营销费用在各职能部门或各营销手段之间进行分配。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步骤,感兴趣的企业家可以了解一下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基本格局

众所周知,汽车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谈起国内的汽车厂,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总会拿核心技术说事,但少有将核心技术展开来进行说明。汽车厂的核心技术有那么神秘吗?下面就来聊聊这个用市场也换不来的东西。

据不完全统计,一辆汽车大约由1万个不可拆卸的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需要有人来进行设计和制造。组织这一庞大而繁杂的工作是汽车主机厂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福特曾在试过所有的工作都在公司内部完成,虽然公司对技术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数百个工厂和技术部门成千上万的员工难以协调和管理、专门为自己公司产品的工厂由于缺少市场竞争而缺乏竞争力,当市场需求变化或经济恶化时内部的这些庞大的部门将会成为沉重的负担等等。

目前汽车主机厂都是将大部分的零部件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像轮胎、座椅、制动、仪表等,都是从不同领域的零部件供应中采购。同时,现在市场潮流、产品更新速度都变化得特别快,为了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加快产品开发的速度,也会把一些设计和试验进行外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新车型的同步开发。

这种模式意味着主机厂实际上对某些零件和系统并不是很了解,至少不如供应商了解。通常这些零件和系统的技术由多家互为竞争对手的供应商所掌握,不会出现因为某个供应商质量出了问题或者停止合作而导致主机厂无法运作的情况。

仔细想想,电子系统有博世、电装、德尔福;内装零件有江森、李尔、伟世通、佛吉亚;传动系统有博格华纳、舍弗勒、万向、斯凯孚;底盘有天合、大陆、天纳克;轮胎有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变速器都有爱信、采埃孚、格特拉克、加特可;连号称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其大部分零部件(活塞、连杆、电控系统)都是由辉门、麦格纳、三菱等提供……那什么才能算得上整车厂的核心技术呢?

依我之见,作为主机厂,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资源整合好,其核心的技术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匹配和整车匹配的能力,包括:底盘调校、发动机调校、NVH性能、安全性能等整车关键性能。比如供应商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弹簧、各种阻尼的减震器、各种强度的摆臂,但只有主机厂能依靠这些零件匹配出新车型适合的悬架系统;又比如,匹配好的悬架系统性能很好,转向系统也很好,装到整车上两个系统能各自发挥出好的性能,且不会发生运动干涉,这些就能体现主机厂核心技术的水平。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主机厂并不具备底盘、发动机等关键子系统的匹配能力,因此,开发车型时这些地方都是不敢动的,基本上都是沿用成熟的国外技术。造成这种情况,以我个人之见,主要是缺乏对匹配理论的研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如果照葫芦画瓢,只是简单地考虑到安装装配因素(几何地缩放一些尺寸),而缺乏从运动干涉、力分析、环境因素、振动理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异响、断轴、摆振等问题的出现。

2.完善全面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包括对供应商的评价,对零件性能的评价,对整车性能的评价。作为主机厂,可以不懂零件的材料,也可以不懂零件的加工工艺,但绝对不能不知道零件的性能要求。同样的,当样件或样车做出来了,需要对其性能做出评价,是NG还是OK,这就考验一个主机厂是否有足够的技术积累,能否制定出一套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一旦标准定低了,产品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出现产品问题;标准定高了,成本急剧上升,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

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上游品牌,汽车厂享受着供应商提供卓越品质时给整车带来的荣耀,同时也需要承担供应商犯下错误时的责任。一般主机厂是不会轻易切换供应商的,因为针对新供应商的零件需要重新做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评价和确认。如大众之前的DSG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大众将变速箱离合片供应商博格华纳切换成LUK后所吃下的苦果。

3.控制成本的能力。很多消费者一看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等字眼时,都会很反感,第一反应就是偷工减料、偷梁换柱。但事实上,有很多控制成本的技术被人们奉为杰作,包括: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技术的引进、平台共用技术、零件共用技术、仿真技术等。在现在技术趋同而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掌握成本控制技术,显然就具有了核心竞争力。

除了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工程活动将成本压低以外,主机厂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将成本合理地分配在各个系统和零件上。让成本用在消费者真正关心和留意的地方,即把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才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4.创新的能力。看看手机霸主诺基亚是如何被搞垮的就知道,即使产品的可靠性很好,但是一旦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迟早也是会被淘汰的,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当然,创新不是有一个好的想法就行,关键是把好想法落到实处。

我国汽车市场的集中度分析了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而运用博弈论对目前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汽车企业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两大对策,即差异化经营和品牌经营。

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一)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势头很好,从汽车保有量来看,由1980年的178万增加到2003年的2383万辆,年均增长12%,高于GDP增长速度;人均汽车保有量则从1978年的每千人1.4辆提高到2003年的每千人18辆,年均增长13%。从汽车产销量来看,2004年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量同步快速增长。从汽车产品结构来看,已经从单一的中型载货汽车发展到货车、客车和轿车等多种系列,“缺重少轻、轿车空白”的产品结构基本得到缓解并日趋合理。汽车产品和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一汽、东风汽车、上海、天津、北京、兵器、航空几大集团和一大批零配件骨干企业,形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目前汽车的主体属性已经从原来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消费品,购买的主要人群也从集团购买转为私人消费,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看好。

(二)市场集中度呈现松散型寡头垄断特征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测量市场集中度,较广泛的方法是使用CRN指标,即以行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行业市场的比重来度量。贝恩(J.S.Bain美)最早运用这一指标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进行划分。

国际上汽车工业是典型的寡头垄断,汽车行业主要由大约10家企业集团所左右。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一般由两三家汽车企业集团垄断该国的汽车产业,如美国是通用、福特和戴-克,德国是戴-克、大众和宝马,日本主要是丰田、本田、日产等。

我国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量有100多家,超过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厂家数量之和,从企业的数量上看起来像是一个竞争性市场。然而,从市场集中度来分析,虽然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是集中现象还是比较明显。2001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销量、份额和集中度数据可以看出,CR4为50.12%,CR8达到了74.40%,集中度比较高。2004年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销量、份额和集中度数据可以看出,CR4为58.58%,CR8达到了76.05%,集中度进一步增强。这种市场格局可以认为属于松散型寡头市场。所谓松散型寡头市场是指:前4位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合计达到40%以上,但不能串谋制定价格的市场结构,也就是说厂商数量较多(2004年全国有117家汽车生产企业),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垄断市场价格,2004年首位企业一汽集团也仅占有19.88%的市场份额,不足以控制整个市场)。

二、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博弈分析

寡头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行为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市场中企业的数目有限,每个企业在决定自身产量和价格的同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竞争对手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对竞争对手的反应采取行动。换言之,就是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与自己的决策,也取决于其他企业的决策。因此在分析寡头市场中企业的决策行为时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到博弈的思想。

按照参与人之间是否合作进行分类,博弈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汽车产业的价格竞争就是非合作竞争,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一个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因而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制定策略进行竞争。

厂商的非合作竞争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价格竞争和产量竞争。描述价格竞争的理论模型以伯川德模型(Bertrand)为代表,描述产量竞争德理论以库诺特(Cournot)模型为代表。从2004年开始,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汽车库存不断增加,因而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而非产量的竞争。

由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汽车产品同质化严重。我们可以假定汽车企业提供的是无差异产品,那么,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汽车产业寡头垄断市场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呢?在博弈过程中,各个汽车厂商都有两种策略选择:降价和不降价。每个汽车厂商在价格决策时,虽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策略选择,却无法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因此会根据对方的两种可能决策考虑自己的最终选择。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假设市场上只有两个竞争主体的情况,即双寡头垄断格局。

通过比较支付矩阵各表格的支付水平可以看出,双寡头陷入了类似囚徒困境的两难的境地。现在我们来分析寡头A的策略,假设寡头B降价,那么,寡头A采取降价的策略带来的收益为5,而他采取不降价的策略带来的收益只有2,因此,寡头A将采取降价的策略。假设寡头B不降价,那么,寡头A采取降价的策略带来的收益为18,而他采取不降价的策略带来的收益只有10,在这种情况下寡头A也将采取降价的策略。同理,我们可以分析寡头B也将采取降价的策略。因此,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两寡头都采用降价的策略,收益各为5,(降价,降价)构成了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显然,对于双方来说这并不是最大利益方案,他们都将获得较小的利润,而受益者是消费者;对汽车厂商来说(不降价,不降价)才是最优方案,这样他们都能获得较大的利润,但是这种结果是不可能的,它不是纳什均衡解。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许多汽车厂商都采取了降价以扩大销售、减少库存的方式,使得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不断升温。相对于价格来说,汽车企业的成本却在不停上升,由于世界钢材需求旺盛,供应出现短缺,加上国内水电煤等能源的涨价,这使得汽车企业利润不断降低。

三、汽车企业的对策

过度的价格竞争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尽管国家对竞争进行保护,但是并不表明国家对价格竞争是无条件赞成的,价格竞争必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的长远利益。近期,我们从各方面都可以感觉到,国家对汽车行业可能出现的过度价格竞争的担心。已经有迹象表明,国家已经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严格控制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等方面在进行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汽车企业也要采取举措,改变囚徒困境,跳出价格战的恶性竞争,避免汽车产业走VCD大战、彩电大战的老路,避免汽车产业走进“降价——亏损”的死循环。

(一)差异化经营

通过伯川德(Bertrand)悖论,我们知道,一方的降价行为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利润为零,所以价格之战的最终结果将是成本之战。若单位成本不同,成本低的企业最终将占领整个市场,高成本企业被淘汰出局。若单位成本相等,在均衡情况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情况相同。解开伯川德悖论的方法之一是引入产品的差异性。如果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差异,替代弹性就不会是无限的,此时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偏好价格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唯一变量。在存在产品差异时,均衡价格不会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细分目标市场,实现产品差异化是打破价格恶性竞争的一种对策。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汽车产业的差异化经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差异化,更应该将竞争致胜的关键转移到服务上,以顾客为中心,实现服务的差异化,例如,延长保修期或者保修里程、进行相关质量和服务承诺、汽车翻新、汽车融资、紧急援助、信息咨询等。

(二)品牌经营

品牌代表着质量和品味,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汽车业,品牌忠诚度几乎是所有跨国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际知名的汽车行业资询调查公司J.D.Power对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顾客回头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成功品牌很大程度上正在依靠其强大的客户品牌忠诚度维持市场份额。在我国,汽车厂商构建客户品牌忠诚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牌的建立和维持必须以稳定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为基础。质量缺陷对品牌的打击是致命性的。相反,可靠性高使汽车厂商可以开出更高的售价,并获得理想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能降低保修费用。所以,汽车企业应从战略高度,苦练内功,在研究开发、供应商选择、生产装配、渠道分销、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为顾客提供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产品。

文章标签: # 市场 # 汽车 # 企业